-
產品詳情
根據顆粒污染物進入大氣環境的途徑,可將其分為自然性顆粒污染物、生活性顆粒污染物及生產性顆粒污染物。
(1)自然性顆粒污染物
自然性顆粒污染物即自然環境中依自然界的力量進入大氣環境中的顆粒污染物質。例如風力揚塵、火山噴發、森林礦產煤層自燃及植物花粉等。人類應對防止自然性顆粒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具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防止自然性顆粒污染物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必須依靠社會的總體籌劃,應建立對自然性顆粒污染物的監控體系及控制方案,增加統籌規劃力度。
(2)生活性顆粒污染物
生活性顆粒污染物即人類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因具體活動而釋放人大氣環境的顆粒污染物。例如打掃衛生、制作食品、燃燒取暖、焚燒垃圾及使用噴霧劑等。對不同性質的人類活動,可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例如對汽車尾氣、燃煤、焚燒垃圾等建立必要的、系統的控制規劃及標準。
(3)生產性顆粒污染物
生產性顆粒污染物是人類在生產過程中釋放入大氣環境的顆粒污染物,一般稱之為粉塵。除塵這一概念最早是針對控制生產性顆粒污染物提出的,現在這一概念普遍適用于所有顆粒污染物質的控制。控制生產性顆粒污染物(即粉塵)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是本章論述的重點。人類在控制生產性顆粒污染物的實踐活動中,獲得了對大多數生產性顆粒污染物質的認識,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防治科學體系。
許多工業部門在生產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生產性顆粒污染物,其中以電站鍋爐、工業與民用鍋爐、冶金工業、建材工業等最為嚴重。
各種工業生產排放出的顆粒污染物質的特性取決于生產工藝本身。表4-1 列出了工業生產污染源排出的顆粒污染物質的性質。這些數據對于除塵系統的設計、設備的選擇是重要的原始數據,可供參考。